課程編號:24363
課程價格:¥19000/天
課程時長:2 天
課程人氣:528
行業類別:行業通用
專業類別:管理技能
授課講師:何云鵬
第1章 不賦能,則覆滅——領導的核心不是管理,而是賦能 1.重新定義管理:“科學管理”已不科學,“領導賦能”已成趨勢; 2.構建團隊賦能模型: D1:釋放團隊潛能:增加規定&精簡規定;按部就班&靈活應變。 D2:與人才共同成就:打造自我&成就團隊;增加人員&挖掘潛力。 D3:讓團隊自主驅動:創造團隊賦能感的五個要素。
第2章 如何打造小而美的敏捷團隊? 1.敏捷團隊:從蜘蛛組織到海星組織 (1)何謂蜘蛛組織到海星組織 (2)團隊×團隊;紀律×自由;集權×分權。 2.第一步:大組織裂變小團隊 (1)“去中層”行動; (2)什么是:讓聽得見炮火的人呼喚炮火 3.第二步:建立自主決策機制 (1)自決:讓人人都是CEO; (2)透明:減少信息“空隙”; (3)包容:“試試,不要緊”。 4.第三步:根植團隊協同基因 (1)基因1:第3選擇; (2)基因2:內部客戶服務。
第3章 如何充分賦權? 1.什么是賦權? (1)賦權與授權的區別; (2)什么是充分賦權? 2.我們應賦權給誰? (1)春江水暖鴨先知; (2)如何選擇合適的賦權人選? 3.不要“搶”員工的責權利 (1)為什么他們喜歡指揮“駕駛員”? (2)如何做個安靜拿著地圖的“副駕駛”? (3)如何盡量讓員工去表現? 4.掌握兩大賦權模型+六字訣。
第4章 如何建立人企聯盟關系? 1.什么是人企聯盟關系 (1)彼此承諾,共同成就; (2)我們是團隊,而非家庭; (3)可以離職,但不離盟。 2.第一步:找到合適的人才 (1)招聘環節的三個“心”; (2)招聘思維的三個誤區; (3)面試環節的去偽存真。 3.第二步:包容多樣性,創造最大合力 (1)“木匠思維”:如何看透員工規格? (2)“嚴絲合縫”:如何創造最大合力? 4.第三步:夯實人才聯盟關系 (1)如何用“心”設計“薪”? (2)如何把時間投資給員工? (3)如何以開放心態相互成就?
第5章 如何打造人才“生態鏈”? 1.人才培育的三個核心問題 (1)誰是首席培訓官? (2)一流人才的培育法則; (3)人才培訓的關鍵密碼。 2.構建量產體系,打造人才梯隊 (1)師徒制:如何讓新人快速上手? (2)儲干制:如何把“苗子”打造成“干將”? (3)璞玉計劃:如何把“潛力股”升級為“明星股”? (4)輪崗計劃:如何讓將才跨界,變帥才? 3.建立游戲模式,煉就卓越人才 (1)以賽代練:如何促使人才加速? (2)替補體系:如何催化人才蛻變? (3)淘汰機制:如何迫使人才進化? 4.打造同修文化,加速團隊熔煉 (1)共勉:如何讓團隊共同鞭策? (2)共情:如何用行動感染團隊? (3)共創:如何讓群眾教育群眾?
第6章 如何激活員工的內驅力? 1.第一步:啟導共同愿景 (1)如何向靈魂深處要答案? (2)如何翻譯成團隊想聽的話? (3)如何將愿景植入員工的心里? (4)如何讓行動跟上“愿景”的步伐? 2.第二步:共建態度標準 (1)如何深度挖掘和數度提煉? (2)如何用行動和儀式感來詮釋? (3)如何用“熱爐定律”來捍衛? 3.第三步:把握員工的核心需求 (1)五層需求如何“對癥下藥”? (2)三個維度如何“精準卡位”? (3)保健激勵如何“即時升級”? 4.第四步:全面有效地激勵團隊 (1)如何獎勵讓人“如狼似虎”? 1)如何采取走心計劃“創造感動”?
第7章 如何讓團隊自主思考? 1.以賦代教 (1)重點不是教,而是學; (2)促動,讓他產生頓悟; (3)如何促動:六句口訣。 2.賦思的第一技能:深度聆聽 (1)第四級聆聽; (2)3R聆聽模式。 3.賦思的第二技能:高能提問 (1)賦能式問話的技巧; (2)精準提問的七個“抽屜”; (3)直逼本質的五個“WHY”。 4.賦思的第三技能:群策群力 (1)需要追求意見一致嗎? (2)兩個群策群力的方法; (3)如何讓會議碰出火花?
第8章 如何打造自驅性執行力? 1.執行力的兩個評判標準 (1)標準1:能動性; (2)標準2:創造性。 2.第一步:結果定義 (1)為什么要定義結果? (2)如何定義結果? 3.第二步:賦責 (1)責任除以2等于0 ; (2)僵化、優化、固化; (3)小心,責任跳到上級身上; (4)問責與容錯的尺度。 4.第三步:督導 (1)深度跟進,是賦能的一部分; 指導化、例行化、圖表化、匯報化。 (2)動力源自對結果的有效反饋。 有效反饋的基本原則; 有效反饋的基本技巧。 5.第四步:復盤 (1)什么是復盤? (2)團隊復盤的六個流程。
曾任亞洲最大美妝企業中國區高管 曾任中國百強企業路捷投資(上海)執行副總經理 《有結果的執行力》、《從數據到需求分析》、《開會是個技術活兒》理論創作者,可以及時分析并預見問題,從而幫助管理者制定最佳應對方案,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資生堂資深企業培訓師 企業中層培訓體系搭建者 美國管理協會會員 美國GLG集團專家團成員,咨詢顧問
【個人簡介】 何老師是中國第一代市場營銷科班畢業生,并在日企任職20余年,一直擔任市場、銷售方面中高層管理者,并在日本專修營銷管理及運營知識,理論扎實,經驗豐富;在營銷企劃、運營管理、銷售策略推動等方面既有理論知識又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 擔任市場部總監期間,帶領團隊管理品牌,把所負責的知名化妝品品牌連續10年保持30%的增長;銷售額及市場份額始終占據同品類第一名。 擔任東北地區及華北地區分支機構負責人期間,通過團隊建設與管理,責區域年銷售額均在2億以上,,始終保持所負責地區同品類銷售第一名;市場份額第一名。 調任銷售企劃部后,負責公司各分支機構業務推進,培養新進分公司經理及區域經理;建立分公司管理制度,搭建新渠道銷售運營體系。 任職期間負責銷售管理系統改善、引入CRM會員管理體系,有效管理品牌旗下300余萬品牌會員,并優化公司整體的銷售模式,總結出《從數據到需求分析》理論,將大數據概念運用于實踐,從而引導公司將品牌策略從以產品為原點改為以消費者需求為出發點。 針對企業在實戰中遇到的問題,建立企業內訓系統,推進分公司改革,建立中、高層管理職培訓體系,累計培訓300+場;1萬人次以上;將所總結出的科學性、有效性的營銷管理理論、銷售實戰方法推進貫徹。 2017年后進入中國最大的品牌管理公司之一,路捷投資(上海)有限公司擔任副總經理兼生意發展總監,打通區域瓶頸,成功引入品牌30余個,致力于品牌線上線下平衡發展,拓展50余家連鎖店,成功實現銷售翻翻的目標。 2018年成為美國GLG集團日化、美妝專家團成員,為多家投資企業提供專業領域的咨詢服務。 何老師總結了二十余年在在營銷管理和實踐中的經驗,提出《高效執行的15種方法》、《開會是個技術活兒》、《有結果的執行力》等具體營銷管理實戰理論,可以及時分析并預見問題,從而幫助管理者制定最佳應對方案,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何老師出身教師世家,對培訓、教育情有獨鐘,也樂于將自己多年總結的理論成果與積累的工作經驗同更多的營銷管理者進行分享討論。何老師常說的一句話:市場看似千變萬化,實則有規可循,作為營銷人我們就要用標準化思維分析市場,用個性化的提案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在如此多變的環境下保持不敗。
【主講課程】 《MTP—從管理到執行》 《有結果的執行力》 《從計劃到結果的7個步驟》 《團隊機制建設》 《高效開會的7個方面》 《結構化思維》 《突破固有思維,尋找營銷亮點》 …………
【學員評價】 何老師的課程實戰、實用,接地氣,用身邊最小的事情就能說明白看起來很復雜的問題,讓人豁然開朗,有一種融會貫通的感覺。 ——獅王(中國)前總經理:高總
何老師人很斯文,但講起課卻風趣幽默,大家總是在一片笑聲中學到了知識和技能,何老師的上課風格與眾不同。 ——凸版利豐廣告:李經理
何老師講課特別有趣,深入簡出,將銷售管理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能用最簡單的方式給我們說明白,給予我們很大的幫助。 ——日本hoyu株式會社北京分公司:趙總
PDCA工作法
【課程大綱】模塊1:概述前言:何為管理第1章關于PDCA的基本認知1、PDCA的涵義:1)P(Plan)——計劃2)D(Do)——執行3)C(Check)——檢查4)A(Action)——改善2、PDCA的特點:1)..
¥ 元/ 天
人氣:1382
團隊賦能——讓員工自我驅動
【課程說明】 研究發現,一般的領導者,只發揮了員工20-50%的能力,而賦能領導者通常能發揮員工70%-100%的能力,這兩者之間相差近兩倍。企業不是缺人才,而是缺乏人才管理的賦能力;員工不是缺能力,而是缺乏釋放能力的驅動力。因此,提升領導者的賦能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且刻不容緩。 本課程主要闡述如何讓團隊自主驅動,分別愿景領導、充分賦權、有效..
人氣:2525
團隊賦能工作法(音頻課程線上學習)
¥100 元/ 天
人氣:2679
團隊賦能工作法
第1章 不賦能,則覆滅——領導的核心不是管理,而是賦能1. 重新定義管理:“科學管理”已不科學,“領導賦能”已成趨勢;2. 構建團隊賦能模型:D1:釋放團隊潛能:增加規定&精簡規定;按部就班&靈活應變。D2:與人才共同成就:打造自我&成就團隊;..
人氣:7307
團隊賦能培訓
前言:不賦能,則覆滅第1章 一箭洞穿“賦能”1.賦能,就是“讓團隊能”注入動力 / 賦予能量 / 以賦代教 / 乘法思維2.所謂賦能,實乃心理賦能“我是”/“我能”/“我愿”3.關于賦能的五個核心體驗目標..
¥25,000 元/ 天
人氣:4805
關于我們
行業優勢
核心產品
24小時熱線:0571-86155444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管理培訓、管理培訓機構、管理培訓課程、管理培訓講師、領導力培訓、執行力培訓、溝通培訓、賦能培訓
版權所有 © 杭州匠道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浙ICP備1804070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