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熱門文章
- 管仲:春秋霸主“職業經理人”的管理
- 采購遇到的三種瓶頸及解決方法
- 醫院績效考核的弊端和解決方法
- 互聯網化創新人才的流動性與儲備不足
- 建筑企業內部企業文化建設方法
- 西游記中蘊含的銷售人員管理方法
- 八個方法讓網絡營銷變得有意思
- 【團隊管理培訓】用市場營銷中的5W
- 提高執行力的兩個方法
- 【人力資源管理培訓】如何造就面試大
相關熱門內訓課程
- 酒店收益管理策略與實戰方法
- 集團管控的流程與方法
- 績效考核面談的方法和技巧
- DOE培訓-試驗設計與田口方法(T
- 電子廠如何提高質量管理 電子廠控制
- 中國電信服務管理和投訴處理滿意度的
- 積分制員工管理方法實訓
- 電信運營商的流量經營策略與方法
- 采購運作流程及供應商管理方法實訓
- 應對媒體的方法與策略
相關熱門公開課程
流動負債主要指企業將在一年內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償還的債務,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 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工資、應交稅金、應交利潤、其它應付款、預提費用以及視同流動負債的 職工福利費等內容,它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下面我們將分別闡述其常見的一些虛 假賬務處理手法。
一、短期借款中常見的作假手法 短期借款指企業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各種借款,包括企業從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入的款 項。
1、虛計費用,調節利潤 根據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短期借款利息采用預提的方式,每月計入財務費用。有的企業為了 調節當年損益,就采用虛提銀行借款利息,通過期間費用賬戶轉入當年損益。如:某企業 12 月份借入一筆 為期八個月的銀行借款,利息總額為 8 萬元,規定在借款到期時連同本金一同歸還。按照規定,利息應采 用預提的方法,每月計入財務費用賬戶 1 萬元,但該企業為了在年末光交所得稅,就采用在當年多預提短 期借款利息的舞弊手段,于年末將 8 萬元利息全部計入當年損益,使當年利潤少實現 7 萬元,漏交所得稅 2.31 萬元。
2、將短期借款(特別是展期的短期借款)記錄、反映為長期借款,導致短期借款信息失真。
3、通過連續展期將應由長期借款解決的資金變通為短期借款,如通過連續展期形式將獲取的流 動資金借款用于購建固定資產,付短期借款信息失真。
二、應付賬款中常見的作假手法
1、應付賬款長期掛賬 主要表現在企業的若干“應付賬款”明細款項長期未付而掛賬,有的屬于合同糾紛或無力償還,有 的屬于銷貨單位消亡而無從支付的情況,這樣易導致虛列債務。例如審計人員在對某出版社進行審計時, 發現其應付賬明細賬中有數十家單位掛賬已逾五年之久,經審計函證,這些單位大都已撤消或注銷,或者 合并改組,該單位早應將這些無法償付的應付賬款轉為營業外收入,但其卻一直列為負債,結果必是虛列 債務。
2、虛列應付賬款,調節成本費用 有些企業為了調控利潤的實現數額,就采用虛列應付賬款的方式,虛增制造費用,相應減少利 潤數額。例如,某企業為了少繳企業所得稅,在 12 月份,以車間修理為名,虛擬一提供勞務的單位,將自 己編制的虛假勞務費用 8 萬元,作為應付賬款進行賬務處理,即“借:制造費用--修理費,貸:應付賬款--××” 從而使 12 月份的產品成本虛增。假使該月產品全部銷售,就會虛增銷售利潤 8 萬元,結果會使本期利潤 虛減 8 萬元,相應在地偷漏企業所得稅 8×33%=2.64 萬元。
3、利用應付賬款,隱匿收入 有些企業為了隱藏一些非法收入或不正常收入,以達到偷逃稅款的目的,就會在收到現金(或銀 行存款)時,同時掛“應付賬款”。例如,審計人員在對某企業審查過程中,發現一張憑證為:“借:原材料, 貸:應付賬款”,后附一份進貨清單,一張進賬單,經盤問出納人員,才知為企業一筆非法收入。為了隱瞞 這筆收入,該企業領導人授意財務人員掛在往來賬上。
4、故意增大應付賬款 如某企業采購人員在采購某物時,會要求對方開票員多列采購金額,套取企業現金。例如某日 化工廠采購員張×在采購原料時,要求對方開具 5 萬元的發票金額,而實際合同價為 4.2 萬元,采購員伙同 對方開票員將 8 千元現金套出私分,使企業財產受到損失。
5、利用應付賬款,貪污現金折扣 指有些企業在支付貨款符合現金折扣的條件下 按總額支付 然后從對方套取現金私分或留存“小 , , 金庫”。按規定,對付款期內付款享有現金折扣的應付賬款,先按總價借記“材料采購”,貸記“應付賬款”, 在付款期內付款時,對享有的現金折扣應予以扣除,而以折扣后的金額付款。但有些企業付款時,對享有 的現金折扣不予扣除,通過以下方式套取現金折扣,即:“借:應付賬款--××單位(總價),貸:銀行存款”, 之后再從銷貨單位拿取折扣部分。
6、故意推遲付款,合伙私分罰款 有些企業財務人員伙同對方財務人員,故意推遲付款,致使企業支付罰款,待支付罰款時,雙 方私分此罰款,使企業財產受到損失而肥了個人的腰包。
7、隱瞞退貨 企業向供貨單位購買貨物后,取得了藍字發票,但又因故把貨物退回,取得了紅字發貨票,而 作弊人員用藍字發票計入應付賬款,而將紅字發票隱瞞,然后尋機轉出,貪污“應付賬款”。如審計人員在 對某家俱廠審計過程中發現,該家俱廠一筆應付賬款十分可疑,經函證,發現此購貨對方早已退貨,而應 付賬款卻被幾位財務人員合謀套出私分了。
8、不合理擠入,假公濟私 有些企業對于一些非法開支,或已超標準或規定的費用,人為擠入“應付賬款”進行緩沖,如審計 人員在對某一熱水器生產企業審計中發現,該企業曾購入三輛“新大洲”摩托車,企業財務人員的賬務處理 為:“借:固定資產,貸:應付賬款”,但審計人員在盤點企業固定資產時,卻沒有發現這三輛摩托車。后 經知情人透露,才知三位企業領導人利用公款買摩托車送給考入大學的子女作為獎勵。
9、用商品抵頂應付賬款,隱瞞收入 企業用商品抵頂債務,不通過商品銷售核算,隱瞞商品銷售收入,偷漏增值稅。企業如用商品 抵頂債務時,通常作:“借:應付賬款,貸:庫存商品”的會計分錄,故意不作銷售,不記增值稅(銷項稅)。 如某化纖廠以其產品抵頂應付賬款 35100 元,該廠作如下賬務處理:“借:應付賬款--××35100, 貸:庫存商品--××35100”,結果隱瞞銷售收入 30000 元,銷項增值稅 5100 元,虛減利潤。 三、預收賬款中常見的作假手法
1、利用預收賬款,虛增商品銷售收入 有些企業利用預收賬款來調節商品銷售收入,將尚未實現的銷售收入提前作收入處理,虛增商 品銷售收入,調節利潤;這些企業為平衡利潤,在未發出商品時就虛作商品銷售收入,虛增當期利潤,在下 一個會計期間再沖回原賬務處理。如某企業商品銷售采用預收賬款形式,收到貨款作:“借:銀行存款,貸: 預收賬款”的會計分錄,待發出商品時確認收入,將預收賬款轉入產品銷售收入,作:“借:預收賬款,貸: 產品銷售收入,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的賬務處理。該企業在 1999 年 12 月預計不能完成 目標利潤,遂于年底將幾筆預收賬款轉為銷售收入,以達到增加利潤的目的。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發現, 該企業這幾筆銷售收入并沒有同時結轉產品銷售成本,純屬人為調節損益。
2、利用預收賬款,偷逃收入、稅金 有些企業將預收賬款長期掛賬,不作銷售處理。如某印刷廠,收到客戶交來貨款時,作“借:銀 行存款,貸:預收賬款”,待客戶取走印刷品時,該廠繼續將預收賬款掛賬,不轉作收入,也不結轉成本, 以達到偷逃收入和稅金的目的。
四、預提費用中常見的作假手法
1、虛列預提費用 有些企業為了達到減少本期利潤,少交所得稅的目的,采用虛列預提費用的方式來人為地調節 利潤。如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發現,某企業大修理實行預提費用制度,按常規,費用早應提足,但該企 業卻在預提費用中一直列支此項,后經查詢,才得知該企業為了繼續享受國家的一些稅收優惠政策,而要 作成“真盈假虧”的假象。
2、預提費用長期掛賬 有些企業對已預提完畢的預提費用支付時不轉銷,支付時又重新計入成本費用賬戶,以達到增 加當期費用之目的。 如某汽車制造廠,預提大修理費用時,作:“借:制造費用,貸:預提費用”的賬務處理,待實際 發生時,又作:“借:制造費用,貸:銀行存款”的賬務處理,并未沖銷已提足的預提費用金額,這樣的結 果使企業虛增了制造費用,虛增了生產成本。
3、不預提應預提的費用 有些企業因本期的費用支出較大,為了不影響期末預計利潤,則采用“壓縮”費用的方法,對按規 定應進行預提的費用不預提,以降低過高的成本費用,虛增或虛保當期利潤。
五、應付工資中常見的作假手法
1、利用工資費用,調節產品成本 企業為了調節產品成本和當年利潤,人為地多列或少列應計入產品成本的工資費用,從而達到 調節利潤的目的。 例如,審計人員在審查某企業應付工資時,發現本年度工資費用比上年度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經進一步審查得知,在建工程工資支出 60 萬元計入生產成本。由此而增大了產品成本,隨著產品的銷售, 必然會導致當年的利潤減少。
2、冒領貪污 有些企業的會計人員利用會計部門內部管理不健全,虛列職工姓名,或者使原始憑證與記賬憑 證不一致,進行貪污。 如審計人員在對一空調生產企業審計時發現,工資表中很多人的簽章似乎出自一人之手,經盤 問出納人員得知,其利用本單位內部管理混亂,虛列了職工名單,偽造簽名后領出現金據為已有。
3、支付利息,計入“應付工資”科目 有些企業支付職工購買本單位債券的利息支出計入應付工資,重復列支費用,虛減當期利潤。 按照規定,企業發行債券應支付的利息,每年都應通過計提的方式將應付債券利息計入財務費用,支付利 息時應沖減應付債券。在計提利息時作借記“財務費用--利息支出”,貸記“應付債券--應計利息”的賬務處理。 但有的企業為了隱瞞利潤,一方面在計提債券利息時列入財務費用,另一方面在支付本企業職工購買的債 券利息時,通過“應付工資”重列費用,使已經支付給職工的利息,在“應付債券”貸方掛賬。如 A 企業發行 5 年期公司債券 100 萬元,利率為 8%,本公司職工購買 50 萬元,當年企業共提利息 8 萬元,列入財務費用。 次年 2 月先支付外單位利息時企業作:“借:應付債券 4 萬元,貸:現金 4 萬元”;將應付本單位職工的債券 利息 4 萬元并入當月工資一起作“借:應付工資,貸:現金”的賬務處理,然后擠入經營費用和管理費用, 減少利潤 4 萬元。 六、應付福利費中常見的作假手法 有些企業由于職工福利費開支數額較大,為了多提職工福利費,人為地加大工資總額,在此基 礎上按固定比例(14%)計提,則職工福利費數額相應地會人為加大。 例如,某企業“應付福利費”賬戶年年出現紅字,支出的要比提取的金額大,一直處于超支的狀態, 后經一特聘的財務顧問“指點”,該企業采取人為擴大工資總額這個基數,在提取比例不變的情況下,增大 應福利費的提取數的方法,很快紅字不見了。由此而造成虛增成本費用,虛減利潤的不實結果。
七、其他應付款中常見的作假手法 根據有關規定,企業收取的包裝物押金在“其他應付款”賬戶中核算。收到時作:“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應付款”;待歸還時,企業再作“借:其他應付款,貸:銀行存款”或逾期未還時,可以轉為收入。但 有些企業將“其他應付款”長期掛賬,不轉入收入處理,偷逃收入,偷逃稅款。如某糧食企業銷售糧食時, 收取麻袋押金,待歸還時退還押金,對于逾期未退的,轉入收入。但該企業卻不結轉其他應付款,使其長 期掛賬,造成收入不實,負債不實的后果。
八、應交稅金中常見的作假手法 應交稅金業務包括計交各種應交稅金和其他應交款。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企業在未彌補虧損之前,未提取盈余公積和公益金之前不得分配利潤。有些企 業卻不遵守規定,在未補虧之前即分配利潤,或者分配的利潤大于可供分配的利潤。這樣的結果就會造成 賬實不符,違法違規的后果。
九、應交利潤中常見的作假手法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企業在未彌補虧損之前,未提取盈余公積和公益金之前不得分配利潤。有 些企業卻不遵守規定,在未補虧之前即分配利潤,或者分配的利潤大于可供分配的利潤。這樣的結果就會 造成賬實不符,違法違規的后果。
利潤方面常用的 12 種合理避稅方法 利潤是企業在一定期間所獲得的經營成果。
企業的利潤一般包括營業利潤、投資凈收益、補貼收入 和營業外收支等部分。
其計算公式為: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凈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營業利潤=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存貨跌價損失-營業利潤-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銷售折扣與轉讓-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其他業務利潤=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支出。 投資凈收益是投資收益扣除投資損失后的數額。投資收益包括股利和債券利息,對外投資分得 的利潤,按照權益法核算的股權投資在被投資單位增加的凈資產中所擁有的數額以及投資到期收回或中途 轉讓取得款項高于帳面價值的差額。投資損失包括按照權益法核算的股權投資在被投資單位減少的凈資產 中所分擔的數額,以及收回或者中途轉讓取得款項低于帳面價值的差額。 補貼收入是指企業收到的各種補貼收入,包括國家撥入的虧損補貼、退還的增值稅等。 營業外收支凈額是指與企業生產經營沒有直接關系的各種營業外收入減去營業外支出后的余 額。營業外收入包括:罰款收入、固定資產的盤盈和出售凈收益,因債權人原因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 教育費附加返還款等。營業外支出包括:固定資產盤虧、報廢、毀損和出售的凈損失,非季節性和非修理 期間的停工損失。職工子弟學校經費和技工學校經費,非常損失、賠償金、違約金、公益救濟性捐贈等。 利潤常發生的舞弊主要涉及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投資收益、投資損失、營業外收 入、營業外支出等業務。關于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和營業稅金等常發生的舞弊,譬如:虛列產品和其他銷 售收入調節利潤,虛列銷售成本和費用調節利潤等,前面章節已用闡述。本章重點放在揭示投資收益、投 資損失、營業外收支等業務事項的舞弊行為。
1、虛列收入,調整利潤 企業財務人員受上級領導指示,對已實現的收入不按現行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帳務處理。 企業領導人為了私利,授意會計人員虛增利潤,造成企業虛盈實虧;有的企業謀求團體利益,虛增、虛減、 轉移或截留利潤;有些效益較好的企業為了偷逃稅款,對已實現的收入不作銷售處理:一是虛掛往來;二是不 入帳或跨期入帳,既逃交了稅金,又達到隱匿利潤的目的。 如:某企業領導對市場看好,產品暢銷,效益較好。企業領導為了控制利潤增長幅度,指使財 務人員將本年 300 萬銷售收入不入帳,500 萬銷售收入虛掛往來。使企業利潤虛減了 200 萬元(令相應的銷 售成本計 600 萬元),從而偷漏了所得稅和增值稅。
2、虛轉成本,調整利潤 有的企業管理混亂,財務部門受領導指意,人為地增加或減少銷售成本,造成利潤虛增或虛減。 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庫存帳沒有設,每筆業務和成本結轉都是通過計劃利潤來作相應的調整。 如:某外企,庫存帳沒有設,為了貸款,報表上必須得稍有盈余,為了將利潤控制在 200 萬元, 領導便授意將銷售成本隨意減少 500 萬元,結果導致企業有 500 萬元的銷售成本未轉銷,使利潤虛增 500 萬元。
3、轉移股利收入,掛往來帳 投資企業收到被投資企業發放的股利,應作為投資收益下帳。有的企業為了截留分得的股利, 將股利不作投資收益處理,而計入其他“應付帳款”。 如:1993 年 1 月 1 日,A 公司購入 B 公司面值為 100 元的普通股 15000 股,另支付手續費 8000 元。年終收到分得的股利 65000 元。A 公司將取得的股利直接掛入“其他應付款”中以備以后挪用。
4、出售股票收益,用于職工福利 出售股票取得的高于股票帳面價值的數額,應作為投資收益處理。有的企業為了彌補職工福利 費的不足,便轉作職工福利費,以致于將出售股票收益予以截留。 如:某企業由于職工醫療費和其他福利費支出數額較大,企業有一種潛在的困難,故企業領導 者授意財務人員,將出售股票收益 20 萬元,直接記入了“其他應付款”帳戶,然后“其他應付款”帳戶轉入“應 付福利費”帳戶,而不通過“投資收益”來處理。這樣企業既虛減了利潤,同時又逃交了應交納的所得稅。
5、截留聯營利潤,發放職工獎金 企業私心過重,與聯營單位協商后,將從聯營單位應分得的利潤隱匿在聯營單位。同時授意聯 營單位將聯營利潤由“應付帳戶”直接轉入“其他應付款”帳戶。以后,該投資單位根據需要將應分得的聯營利 潤直接從聯營單位提現,放入“小金庫”以備用于職工超稅定額的工資及獎金。
6、隱藏聯營投資利潤,直接轉入聯營投資 現行制度規定,聯營投資利潤實行“先分后稅”的原則,對外投資的企業分得聯營利潤后,應作為 投資收益下帳,依法交納所得稅。但有的企業為了偷逃所得稅,將應從聯營單位分得的聯營利潤,直接作 增加聯營投資的處理,而不作投資收益入帳。 如:某企業為了偷逃所得稅,將從聯營企業分得的利潤,直接追加了投資。雙方協定,該企業 從聯營企業分得的聯營利潤直接從聯營企業的“應付利潤”轉作聯營投資,即:借記:應付利潤,貸:實收 資本。
7、轉移罰沒收入,不作利潤處理 企業在經濟交往中,收取的賠款、罰金、滯納金等各種罰沒收入均應計入“營業外收入”帳戶,有 的企業為了將罰沒收入挪作他用,便虛掛往來帳戶。 如:企業向不履行合約單位收取罰沒收入 8 萬元,本應計入“營業外收入”,但企業卻虛掛往來記 入“其他應付款”。
8、轉移營業收入,計入營業外收入 營業收入是指企業取得的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直接關系的各種收入,而營業外收入是指企業 取得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無直接聯系的各種收入。營業外收入不屬經營性收入,不交納銷售稅金。而經營 收入卻應交納銷項稅金。有的企業為了少交稅金,故意將營業收入轉入營業外收入進行核算。 如:某企業銷售一批貨物,售價 200 萬元,成本 120 萬元。雙方結算后,企業本應作為收入入 帳,同時期末結轉產品銷售成本,并按規定交納產品的銷項稅金及附加。但企業為了少交稅金直接將收入 200 萬元轉入了營業外收入核算 同時結轉成本時 沖減了“營業外收入” 結果使得企業少計交增值稅 80000 。 , 。 元(令進項稅為 210,598.00 元),少計交城建稅 5600 元,少計交教育費及其附加 2400 元,對企業利潤影 響額為 712,000 元,對應交的所得稅影響額為(2,000,000-1,200,000-80,000-5,600-2,400)=234, 960 元。
9、沒收財產損失,計入當年損益 根據企業財務制度規定,企業被沒收的財物損失,支付的各種罰沒資金,應在稅后利潤中進行 分配。有的企業為了少交所得稅,將被沒收的財物損失直接計入了“營業外支出”。按年終實現的利潤總額 計交所得稅。 如:某企業非法經營,被沒收價值 200 萬元的物品。按制度規定,此損失應在稅后利潤中列支, 但企業為了偷逃所得稅便全部直接記入“營業外支出”,使當年虛減利潤 200 萬元,少交所得稅 66 萬元。
10、轉移正常停工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 按規定,由于水、風、雨等自然災害造成的非常損失及非正常停工損失,應計入營業外支出。 但有的企業為了控制利潤水平,延期交納所得稅,便將正常的停工損失也計入“營業外支出”。 如:某企業年終對機器的設備進行保養、維修,在停工期間所支付工人工資及提取的福利費, 所耗燃料、動力及應負擔的制造費用共計 20 萬元,企業全部作為非正常停工損失,直接記入“營業外支出” 帳戶,使其對利潤的影響額為 20 萬元,對所得稅影響額為 6.6 萬元。
11、提前報廢固定資產,調整當年利潤 據企業財務制度規定,固定資產盤虧、報廢、毀損和出售的凈損失,均應列作營業外支出。有 些企業為了調整當年利潤和少交所得稅,將部分固定資產提前報廢處理。 如:某企業于年底更新了 5 臺正常運作的設備,原值 100 萬元,已提折舊 40 萬元。廠長授意, 財務部部門作了清理處理:借記固定資產清理 60 萬,借記:累計折舊 40 貸記:固定資產 100,于年末結 轉清理凈損失,借記:營業外支出--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 60,貸記:固定資產清理 60。結果導致企業虛減 利潤 60 萬元,少交所得稅 19.8 萬元。
12、應收入的包裝物押金,列入營業外支出 企業在收到使用包裝物押金時,直接轉入“小金庫”而帳務上卻作包裝物押金被沒收的處理,直接 列入營業外支出。企業在借用或租用包裝物時,將押金借記:其他應收款,貸證:現金;收到押金時則直接 借記:營業外支出,貸記:其他應收款。 如:某建筑公司購入沙子時,借入袋子的押金 30000 元,借入時借記:其他應收款 30000 元, 貸記:現金 30000 元,收回押金時,借記:營業外支出 30,000,貸記:其他應收款 30,000,從而將收 回押金轉作小金庫,同時也虛減了利潤。 三類長期負債中常見的 13 種合理避稅方法 我們主要從長期借款、長期債券和長期應付款三個方面來談一談其常見虛假形式。 一、長期借款中常見的作假手法 1.利息不入費用,長期掛賬 按照國家有關制度規定,長期借款利息要預提。作“借:財務費用,貸:長期借款”的帳務處理。 有些企業為了完成計劃利潤,長期借款利息不預提,長期掛賬,隱瞞虧損。待支付利息時,作“借:待攤費 用,貸:銀行存款”的帳務處理,如某制藥廠 1999 年 1 月向銀行貸款 150 萬元,年利率 8%,期限 3 年, 每季度提取利息 1 萬元。公司為了實現計劃利潤,自 4 月份起不再預提利息,而支付利息時作“借:特攤費 用,貸:銀行存款”的帳務處理。 2.混淆資本化利息 根據我國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長期借款在固定資產建造期間的利息費用應予以資本化, 不能計入期間損益;在固定資產支付使用后發生的利息支出,可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但有些企業為了體現利 潤,在固定資產支付使用后作“借:固定資產,貸:長期借款”的賬務處理,不將利息計入期間費用。如審 計人員在對某動物研究中心進行審計時發現,該中心 1999 年 1 月 1 日向銀行借入款項 100 萬元,年利率 10%,期限 5 年,用于建造試驗室。該試驗室于 1999 年 3 月 1 日動工,2000 年 3 月 1 日完工。2000 年 4 月 1 日的會計分錄中,該中心作“借:固定資產,貸:長期借款”的帳務處理,沒有將利息收入列為期間費 用,由此造成虛增利潤的后果。 二、應付債券中常見的作假手法 1.未經批準,擅自發行 有些企業發行債券沒有合法的程序,通過偽造一些資料(或數據)來騙取審批手續。如某企業為了 獲準發行債券,遂將上報的資產負債表中的凈資產人為地調至限額,騙取發行資格。 2.變相提高債券利率 根據有關規定,發行債券的票面利率不得高于銀行同期居民儲蓄定期存款的利率的 1.4 倍。有些 企業為了給內部職工以優惠或為了盡快發行債券,就采用折價發行債券的方式發售,從而變相提高債券利 率。 例如,某制藥廠年初以 90 萬元的價格發行面值為 100 萬元的兩年期債券,票面利率為 13%, 同期銀行存款儲蓄利率為 10%,由于該廠折價發行債券,無形中使利率提高。 3.溢(折)價不攤銷 有些企業為了調節利潤,就會采用不攤溢(折)價的方法來達到目的。如某一企業 1998 年 1 月 1 日發行 5 年期面值為 500 萬元的債券,票面利率為 10%,企業按 510 萬元的價格發行,1998 年 12 月 1 日企業計提利息時作會計分錄:“借:財務費用 50,貸:應付債券--應計利息 50”,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企 業發行債券應在到期日內分攤溢折價。該企業多計費用 2 萬元,從而造成少計利潤 2 萬元,少繳企業所得 稅 0.66 萬元。正確的會計分錄應為:“借:財務費用 48,借:應付債券--債券溢價
2,貸:應付債券--應付 利息 50”。 4.混淆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企業發行債券籌集資金如果是用于購建固定資產,則應付債券上的應計利 息以及溢價和折價的攤銷,以及支付債券代理發行手續費及印刷費,在資產尚未交付使用前計入在建工程 的成本;在資產交付使用后計入財務費用。有些企業為了完成目標利潤,在資產交付使用后依然將債券計入 財務費用。有些企業為了完成目標利潤,在資產交付使用后依然將債券利息及折價攤銷額計入“在建工程”, 從而達到少計費用,多計利潤的目的,如某石化企業 1998 年 1 月 1 日發行面值為 1000 萬元的債券用于新 建車間,企業按 900 萬元發行,票面利率為 10%,2000 年 1 月 1 日該車間交付使用。但審計人員在審查 過程中發現,該企業在 2000 年 4 月 1 日計提利息時,作“借:在建工程,貸:應付債券--應計利息,貸: 應付債券--債券折價”的賬務處理。 5.債券使用超出章程范圍 企業發行債券必須具有明確的目的和用途,有的企業發行債券籌集資金后,擅自改變用途,使 債權人無形中承受極大的風險。如某企業以購建幾條大型生產線為借口發行債券籌集資金 10000 萬元,由 于當時股票市場十分看好,便將 10000 萬元全部投于股市。由于股市風云變幻,該企業在 1 個月之內便損 失 500 萬元。
三、長期應付款中常見的作假手法
1.虛列賬戶 不根據合同或協議,或者根據無相關的合同或協議,虛列長期應付款賬戶。之后,套現資金, 據為已有或挪作他用。 如某企業業務人員串通財務人員,以虛擬的融資合同混入真實的合同中,套出企業銀行存款, 之后三人以此款進行炒股等行為,待日后再將此款以退貨形式返回,股市投資收益據為已有。
2.期滿后繼續付款 有些企業在融資租賃付款期滿后繼續付款,將多余的款項從對方提出,存入部門“小金庫”或私 分。如某一生化廠,融資租入一臺大型設備,租賃費 50 萬元,租賃期為 5 年。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發 現該廠“長期應付款”明細賬中有兩筆 50 萬元,并且付款日期很接近。經進一步審查合同以及采用其他審計 手法,審計人員查明,該企業有關人員為了套取本企業資金,而采用重復付款的方式來達到貪污的目的。
3.融資租入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 根據有關規定,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應視為自為資產管理,須計提折舊。但有些企業為了少計費 用,對融資租入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從而達到人為調節利潤的目的。如審計人員在審查某企業長期應付 款帳戶時,發現有大量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再檢查有關折舊賬戶,并未有相應的折舊計提。該企業未計提 折舊,實質上是虛減成本,虛增利潤。
4.混淆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 根據財務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經營租賃的固定資產并不計入固定資產賬戶,只需在備查簿中登 記,待付出租賃費時,再計入相關費用。有些企業為了調節利潤,少計費用,將經營租賃擠入融資租賃, 掛“長期應付款”,推遲支付租賃費以達到調節企業當期利潤的目的。
5.安裝調試費,擠列待攤費用 根據財務會計制度規定,企業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安裝調試費應先計入“在建工程”賬戶,待交付 使用時再轉入“固定資產”賬戶。但有些企業在融資租入需安裝的固定資產時,賬務上直接作“借:固定資產, 貸:長期應付款--應付融資租賃費”,對支付的安裝調試費記入“待攤費用”,然后再攤入費用賬戶。如 1999 年某建筑公司租入挖掘機一臺,租賃費 20 萬元,合同規定每年租金 5 萬元,分 4 年付清。企業作“借:固 定資產 20,貸:長期應付款應付融資租賃費 20”的會計分錄,同時對支付 2 萬元的安裝調試費,全部計入“待 攤費用”賬戶,分 5 個月平均攤入“管理費用--修理費”中,由此而造成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原值核算不準確, 并且虛增期間費用,虛減利潤,少交所得稅的后果。
6.資產改良不計入“長期待攤費用” 根據我國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租賃資產,不論經營性租賃還是融資性租賃其改良工程支出, 都應計入“長期待攤費用”或“待攤費用”賬戶,并按一定的期限攤銷。有些企業,為了不計或少計費用,對于 租入固定資產改良工程的支出,直接增加固定資產的原值,而不計入“待攤(或長期待攤)費用”賬戶進行財務 處理。 例如,某企業融資租入一條生產線,期限為 5 年,在使用第 3 年時,該企業對生產線進行了改 良,工程支出為 10 萬元。該企業卻作“借:固定資產
10,貸:銀行存款 10”的會計分錄,從而使本年少計 費用,多計利潤。 收入中常見的 23+5 種合理避稅方法 收入是企業銷售商品或者提供勞務等經營業務實現的營業收入。收入按收入的性質可以有不同的分 類,可以分為商品銷售收入、勞務收入和提供他人使用本企業的資產等而取得的收入等。按企業經營業務 的主次分類,可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不同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包括的內容不同。工業性企 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包括銷售產品、自制半成品、代制、代修品、提供工業性作業等所取得的收入;商品 流通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包括銷售商品取得的收入;旅游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包括客房收入、餐飲收入 等。主營業務收入在會計核算中經營發生,一般占企業營業收入的比重較大,對企業的經濟效益產生較大 的影響。其他業務收入主要包括固定資產出租取得的收入、技術轉讓取得的收入、銷售材料取得的收入、 包裝物出租取得的收入等。營業收入中的其他業務收入在會計核算中一般不經常發生兼營業務交易,占企 業營業收入的比重較小。收入業務核算復雜,企業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常在財務會計處理上采用各種作假 的手段。(隱瞞收入轉移利潤,虛增收入以粉飾財務狀況)。企業業務收入容易產生虛假的地方歸納起來, 主要表現在:已實現銷售收入的業務不作賬務處理;白條出庫作實現銷售入賬;預收貨款提前轉入銷售收入; 銷售材料收入直接沖減材料成本;隱藏固定資產出租收入;銷售退回的產品只沖減成本不沖減收入;銷售邊角 料收入私存“小金庫”;工業性勞務收入直接沖減勞務成本;產品以舊換新將差價列作銷售收入,只計算主要產 品的銷售收入,不計算副產品、聯產品、自制半成品的銷售收入等。為了加強對營業收入的監督,國家審 計機關、部分審計機構、社會審計組織以及財政稅務等部分應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審核檢查。
一、主營業務收入 主營業務收入是指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等取得的營業收入,其作假的主要方式有:
1.發票管理不嚴格 發票是企業銷售產品的主要原始憑證,也是計稅的主要依據。 工作中,有些企業不按發票管理辦法嚴格管理發票,在發票的使用和保管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 題,主要表現在開銷售發票,開“陰陽票”,代他人開票等。這樣便給偷稅、漏稅、貪污盜竊、私設“小金庫” 留有了余地。
2.產品銷售收入入賬時間不正確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及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發出商品,同時收訖貨款或取得索取貨款的憑證時, 作為銷售收入的入賬時間,但是有的企業常常違反入賬時間,人為地改變入賬時間,改變當期計稅基數。 隨意的調查當期的利潤,影響了利潤的真實。 如:企業某月開據價值 50 萬元的發票,當期抵扣后應交稅金 30000 元。但企業覺得上交稅金可 惜,便決定只上 16000 元的稅金,會計授意只能將開據稅額為 14000 元的發票取出不下賬,待下月再下賬, 再找進項。從而使得當月的發票領用存月報表,發票使用明細表等報表全部失真。
3.產品銷售收入的入賬金額不實 某些企業銷售商品時以“應收賬款”、“銀行存款”直接沖減“庫存商品”“產成品”從而隨意變動記賬的 銷售額,造成當期損益不實。 如:某企業銷售一批節能燈,價值計 20000 元,企業為了逃稅,便不通過收入、銷貨成本核算, 直接掛往來抵減產成品。
4.故意隱匿收入 企業為了逃稅,在發出商品,收到貨款,但發票尚未給購貨方的情況下,將發票聯單獨存放, 而作為應付款下賬。 如:某企業銷售一臺電腦,購貨方提走電腦,并將款 5000 元已付給了銷貨方,但未索取發票聯。 企業并不知道購貨方何時來取發票聯,便將開據的價為 5000 元的發票隱藏起來不作賬,從而影響了當期 損益。
5.白條出庫,作銷售入賬 企業應在發出商品、提供勞務,同時收訖貨款或取得索取貨款的憑證時,確認產品銷售收入的 實現。有的企業為了虛增利潤,依據白條出庫來確認銷售收入的實現。 如:某企業為了調整利潤,便采用作假手法,以白條為依據作為收入的實現,具體表現為:該 企業領導人開了一張白條,命令庫管員將再產品 50000 個發往 M 公司,讓其代銷,企業并未收到 M 公司 的簽收憑據,只用倉庫發貨的一張白條下賬,作為收入的實現。企業本應收到 M 公司的代銷清單時再作銷 售處理,但企業為了虛調利潤,在無任何結算單據的情況下,便以白條下了賬。
6.預收貨款提前轉作銷售收入 企業預先收到購貨單位支付的貨款,應通過“預收賬款”賬戶進行核算,等發出商品時,進行沖減 “預收賬款”,同時,增加“產品銷售收入”科目的核算。但企業為了調整利潤,在產品還未發出時便作了銷售, 視為銷售收入的實現。 如:企業銷售設備,預收貨款 80 萬元。企業上月報表利潤虧損,本月為了貸款,想有些盈利。 無采取積極的管理措施,卻采用了虛增產品銷售收入的作假手段,將預收的貨款 80 萬元作為產品銷售收入 處理。令該設備的成本為 4.8 萬元,本期銷項稅為 130000,進項稅為 50000,則應交納增值稅為 80000, 應交納城建稅為 5600,應交納的教育費附加為 2400,當前虛增利潤為 800000-480000-80000-5600-2400=232000 元。
7.向預付款單位發出商品時,不作銷售處理 財務制度規定企業向購貨單位預收貨款后,應當在發出產品時,作實現銷售的賬務處理。但企 業通常在預收購貨單位的貨款,向購貨單位發出商品時,為了調整當期損益,直接記入“分期收款發出商品” 而不記入“產品銷售收入”。從而偷逃稅金,轉移了利潤。 如:某企業與購貨方簽定了一份產品銷售合同,合同中的約定購貨方預付貨款 100 萬后三個月, 銷貨方將貨交于購貨方。該企業在收到貨款時應當借記:“銀行存款”,貸記:“預收賬款”,發出產品時應借 記:“預收賬款”,貸記:“產品銷售收入”。但企業不作沖減“預收賬款”,增加“產品銷售收入”的處理,直接 按產品的實際成本 80 萬,借記:“分期收款發出商品”,貸記“產成品”。令企業應交的增值稅 5000,則企業 應交城建稅 350,應交教育費附加費 700,企業不僅偷逃稅金 6050,還虛減了利潤 1000000-800000-6050=193950 元。
8.虛設客戶,調整利稅 有的企業為了調增利潤,便采取假設客戶,編造產品銷售收入的作法。 如:企業為了保持微利目標,便編造了假設客戶,從而虛增產品銷售收入。具體表現為:財務 部受領導授意,在某月未發生銷售,也未收到任何收款憑證的情況下,虛擬一個購貨單位購買產品,貨款 暫欠 500 萬元的白條作為原始憑證下了賬。月末結轉成本 300 萬元。令應交增值稅 35000 元,則企業上交 城建稅 2450 教育費附加 1050 通過多交稅金來掩蓋了虛增利潤 1996500(5000000-3000000-2450-1050) , , 的假象。 9.延期辦理托收承付,調整當年利潤 企業采用托收承付的結算方式銷售產品,當產品發出,托收手續已辦采取的收取價款的憑據時, 應作為銷售收入處理。但企業為了控制利潤數額,少交稅,便采取了延期托收手續,故意減少當期產品銷 售收入的手法。 如:某企業合同約定,12 月份發出 580 萬元的產品,但企業為了少交稅金故意延期到下一年度 才開具發票,辦理托收,從而減少了當年利潤。并將當年實現的銷售利潤轉移到了下年。
10.銷貨退回,虛擬業務 按財務制度規定,對銷售退回不論是本年度退回,還是以前年度的銷售退回,均應沖減當月銷 售收入。但在工作中,有些企業為了不影響收入利潤,但對退回的產品不入賬,形成賬外物,或者直接虛 擬往來,不沖減產品銷售收入。 如:某企業收到上月退回的價值 30 萬元的質次商品,企業當月本應沖減當月的產品銷售收入 30 萬元。但企業為了對當月的損益無影響,便故意將退回的產品虛掛了“應收賬款”或“應付賬款”的某一子目。
11.延期結算代銷產品,經辦人員獲利私吞 企業委托其他單位代銷產品,代銷清單應按企業與代銷單位商品的日期按時提供來作為委托單 位下賬的原始依據。有的委托單位經辦個人私欲比較強烈,私用職權,允許代銷單位延期提供代銷清單的 一種不法行為。 如:某企業委托某公司代銷商品,商定代銷單位每月末向委托單位代銷清單,以便及時進行貨 款結算。但代銷單位為了占用代銷款進行其他經營活動,串通委托單位的經辦人,故意拖延提供代銷清單 的時間。從而使得代銷單位長期占用資金 100 萬元,委托方經辦人也從中獲利 10000 元。
12.賒銷商品轉作收入,虛增存貨周轉率 企業將沒有產生收入的賒銷產品,按現銷作為當期的收入辦理。以致于提高了企業的存貨周轉 率。 如:某企業 1998 年實現產品銷售收入 8000 萬元,其中賒銷款為 2400 元,存款平均成本為 4000 萬元,存貨的實際周轉率為 1.4 次。企業向銀行提供報表,為了反映企業運作較好,將賒銷款作為銷售收 入處理,使得企業虛增了收入,存貨周轉率由原來的 1.4 次提高到 2 次。
13.銷售自制半成品,直接沖減生產成本 企業為了調整損益,將應入庫后作銷售的半成品,在未入庫之前直接從車間發給客戶,并將取 得的銷售收入直接沖減生產成本。 如:企業按規定,應將加工完畢并已驗收合格的半成品交付半成品庫,并辦理有關的入庫手續。 但廠部為了在作合并報表時少交稅款,便將加工完畢的半所品直接從車間發往購貨單位,使車間財務作賬 務處理時直接將產品銷售收入 200 萬金額記入銀行存款,同時減少了“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200 萬。結 果使得企業少交增值稅 50000 元,少交城建稅 3500 元,少交教育費附加 1500。從而減少了當年利潤(令 成本為 150 萬元)(2000000-1500000-50000-3500-1500=445000 元),少交所得稅 146850 元。
14.低價出售產品,經辦人員撈取回扣 在市場競爭中,企業在業務上允許銷售人員根據情況,在給定的價格變動的幅度內上下浮動。 這樣使得有關經辦人銷售價格上便有機可乘。如:某企業與購貨方商談價格中,銷售人員為了自己謀利, 談妥了條件,銷售人員以較低價格出售,購貨方不要發票,從而銷售人員從中可得好處 5000 元。使得企 業銷售收入虛減了 5000 元。
15.產品“以舊換新”,用差價計收入 企業采用“以舊換新”的促銷方式,對新舊產品都應下賬處理,對改進的舊產品應作購進處理,對 發出的新產品應作銷售處理,但企業卻用差價計收入,使得企業少交稅款。 如:某企業生產新產品的售價 100 萬,回收舊產品的協議價為 50 萬元,新舊產品交換后,購貨 方付款 50 萬元。企業對換回的舊產品進行加工修復后,成本變成了 60 萬,后以售 100 萬元售與另一企業。 結果,企業將新舊差價 50 萬元直接計入收入處理,加工后產品銷售直接沖減了生產成本。結果使企業少計 收入 150 萬,少交增值稅 30000 元,少交了城建稅 2100,少交了教育費附加 900。從而影響了利潤和所 得稅。
16.憑空填制記賬憑證,將收入轉為損失 企業在結賬時,發現收入太大,稅金過高,便憑空填制記賬憑證,虛減產品銷售收入,將收入 轉為財產損失計入當年損益。 如:企業在月終轉賬時,為了調減收入,制作了一張虛假的記賬憑證。記賬憑證摘要里注明: 因質量問題退回 A 產品 80 萬元 財務直接紅字沖減了銷售收入 同時虛掛了一個“其他應付款”的往來賬戶。 。 , 從而掩蓋了收入,少交了稅金。 17.補收的銷售額,直接計營業外收入 企業因失誤報價錯誤,使企業少收了貨款后,向購貨方追繳貨款的金額,企業直接計入“營業外 收入”從而來減銷項稅額。 如:某企業財務失誤將本應收 100 萬的銷貨款的產品,只按 80 萬收賬。后經企業與購貨方商談, 購貨方同意補付貨款,同時不要發票,只要一個內部收據則可。這樣,某企業財務人員將補收的 20 萬貨款 不作銷售收入處理,卻直接計入了“營業外收入”,從而影響了應交增值稅及其附加稅的金額 31,966.00(29,060+2,906=31,966) 18.銷售折扣與折讓處理不規范來調整收入 按規定,工業企業發生的銷售折扣及折讓應抵減產品銷售收入項目,商品流通企業則單獨將其 反映在:“銷售折扣與折讓”帳戶。但企業在工作中經常虛設折扣與折讓事項沖減收入。 如:某工業企業為了調節利潤,在已結帳的情況下,隨意調整報表上的銷售折扣與折讓,以滿 足報表使用者(譬如:銀行)的要求。
19.用銷售折扣與折讓,截留納入“小金庫” 企業通常把屬于銷售收入的金額以“折讓”、“折扣”名義擅自截留資金,存入“小金庫”以便用在一 些非法支出方面。 如:企業領導要送禮,便指令財務作了一些不合理財務處理,將取得的銷售收入中以銷售折扣 與折讓中擠出一部分資金,以滿足領導的需要。 20.銷售退回的運雜費一并混入銷售沖銷 企業銷售貨物,發生退回。經雙方協議,退回運雜費由銷貨方來承擔。但企業將銷售退回的運 雜費一并沖銷銷售收入,使得企業虛減收入。 如:企業銷售一批貨物,因質量問題,購貨方將一部分價值 20 萬的產品退回。雙方協商決定, 退貨運雜費 10,000 元由銷貨方負擔。企業收到有關運雜費單據時,本應計入“經營費用”,但企業卻直接沖 減了銷售收入,使銷售收入失真,產生了錯誤的會計信息。 21.來料加工節省材料,不作收入 工業企業對外進行加工、修理修配業務,按合同規定節省材料可留歸企業所有,該企業將節省 材料作價出售,卻不作收入處理,留以后備用。 如:某企業承攬一項來料加工業務,合同規定若有余料將歸受托單位所有。該企業對來料加工 完畢后,將節省材料對外售出,取得價款 8000 元,未作收入,直接入了“小金庫”。 22.工業性勞務,直接沖減成本 工業企業從事工業性勞務,屬于主營業務,對其收入與成本應進行明細核算,勞務收入記入“產 品銷售收入”,期末結轉其成本。有的企業將工業性勞務收入直接記入“生產成本”以沖減勞務成本,達到逃 稅的目的。 如:企業全年提供加工勞務收入 100 萬元,成本 80 萬元。企業將取得的收入直接沖減生產成本 100 萬元,從而逃避了應交的增值稅及 10%的附加稅。 23.在建工程領用產成品,不作銷售處理 企業在建工程在領用自制產品時,應視同銷售。結算時按產品售價,借記:“在建工程”貸記“產 品銷售收入”。有的企業為了降低固定資產的造價,在領用自制產品時,不作銷售收入處理,而是直接沖減 成本。 如:某企業因資金困難,為了緩解資金矛盾,在一個領用的自制產品的擴建項目中,將應作為 收入處理的價值 50 萬元的產品直接沖減“產成品”成本,使得投資方增大了投資。
上一篇 : 年終獎如何避稅
下一篇 : 怎么稽查個人所得稅中的避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