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熱門文章
- 互聯網思維企業VS傳統行業
- 傳統的組織結構拖累了你的“互聯網+
- 供應商和制造商拋棄傳統走向合作
- 傳統商業模式或將重新構建
-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協作創新的生態
-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困境:無法
- 傳統企業轉型要素:功能的冗余性
- 企業如何構建高效質量體系
-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持續的進化性
- 醫藥行業:十二五期間中國將支持構建
相關熱門內訓課程
- 8E領導力模型構建
- 向IBM學習:高效項目管理體系的構
- 建筑行業卓越企業文化的構建與落地
- 小微企業財務報表構建-銀行信貸角度
- 人力資源培訓:基于業績增長的培訓體
- 企業網站的構建與網絡營銷實戰訓練營
- 郵政企業培訓體系的構建與管理實務
- 建筑行業_強勢企業文化構建技術
- 通信行業戰略目標指引下的勝任素質模
- 雙線營銷戰略——傳統業務如何借力網
相關熱門公開課程
曾幾何時,一體化地位是傳統企業傲視群雄的資本,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商業模式和一體化地位或許會土崩瓦解,新的價值網絡逐步形成,生態體系逐漸構建。
《利潤區》一書首次提出了價值網絡的概念。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企業將傳統的供應鏈轉變為價值網絡,以滿足顧客不斷增長的需求。
價值網絡是一種新的業務模式,它將顧客日益提高的苛刻要求和靈活性與高效率低成本的制造相連接,采用數字信息快速配送產品,避開代理費高昂的分銷層,將合作的供應商連接在一起,以便交付定制的解決方案,將運營提升到戰略水平,以適應不斷發生的變化。
互聯網技術使得客戶、供應商及其合作伙伴、信息、資金都在價值網絡這個動態網絡中流動,其動力正式客戶的實際需求。
未來的“互聯網+”傳統企業或許會融入新的“價值網絡”或新的生態系統,作為一個個聚焦于核心能力的存在。這時候,傳統企業的競爭優勢并非依賴于產品能力、生產能力、市場能力,更多的是體現于在整個生態環境中與其他節點的協同能力。
那么,隨著互聯網促進信息的流動,傳統企業與整個商業生態進行融合,合作開發的項目將越來越多,開放性創新更加深入,節點的聯系將更多,產業聯盟增多,產業的垂直一體化程度會不斷降低,因此更多的外包會涌現,這時候傳統企業難道還奢望增強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說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那么移動互聯網正在改變互聯網時代所形成的價值網絡和產業格局。
我們曾經認為,生鮮的“藍海”與“神話”好像擺在大家的面前——“輕點鼠標,新鮮健康的肉菜水果就能按時送上門”,這一直是白領主婦最大的心愿,對于要兼顧工作和家庭的她來說,新鮮蔬菜送到家解決了消費者的生活之憂。
在傳統渠道特別是超市中,生鮮產品是聚客的法寶,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20%~50%。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線上網購市場中農副產品的滲透率僅為1%左右,巨大的市場等待著開發。PC互聯網時代生鮮電商“圈地運動”的當局者依然記憶猶新,如中糧電商、亞馬遜、順豐優選、本來生活、淘寶、京東等都殺入了生鮮領域。
但是,因為冷鏈成本和耗損成本居高不下,客單價如果低于200元,扣除產品成本、物流成本和流通損耗基本沒利潤。但是,新型的生鮮電商O2O化將這些傳統電商模式用“柔道”策略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移動互聯網完勝PC互聯網。
新的價值網絡于是產生:宅配的模式會讓物流成本隨客單量的提升而直線上升,所以,“青年菜君”選擇的是配送成本更低的自提模式——即用戶提前一天下好訂單,在第二天下班后便可以到地鐵站附近的“青年菜君”實體店自提,而未下訂單的用戶也可以直接在下班后到“青年菜君”實體店購買半成品生鮮,只是可選種類與晚上預定的會有差異。
這樣一來“青年菜君”便只需負責每天進貨處理,以及從中央廚房到門店一站式配送即可。如此一來,便大大節約了物流的配送成本以及產品的流通損耗,解開了生鮮電商的死穴。
太極、柔道的核心就是避其鋒芒、發揮長處,逐漸找到自己差異化的發展方向。從商業層面上來說,就是利用傳統企業的長處,利用“互聯網+”重新定義市場格局,避開競爭短處,實現柔道式攻破。
百事可樂的確是柔道中的高手。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戰爭歷史表明,可口可樂以可樂的發明者以及“7+X”配方定位于“正宗的可樂”,但是百事可樂卻把“正宗“重新定位——所謂”正宗=老年”,把競爭格局裂變為“老年人的可樂”和“年輕人的可樂”,讓可口可樂不能逃離其正宗的定位,活生生被套上了老年人可樂的枷鎖。為了迎合年輕人喜歡運動的特點,百事可樂采取大包裝策略,把可口可樂的百十家灌裝廠和瓶子制造商“打”得措手不及。
對“青年菜君”來說,生鮮電商的市場很大,但過去很多都“死”在模式上,比如說采用宅配物流、庫存積壓等。生鮮最大的問題就是配送和損耗,在這兩方面有所突破才會有出路。
無需“葵花寶典”,無需高大上的發明專利,無需很多大型APP,無需大量冷鏈車。需要的僅僅是在移動互聯網上的一個商業模式的創新,把傳統電商的送貨上門改成“在地鐵自提”,就成功地實現了互聯網化轉型。
上一篇 : 以終為始,演繹好培訓課程
下一篇 : 管理培訓的需求,而不是培訓的效果